自评报告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自评表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6-11-01 08:31:49 

    

闽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表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1.定位与目标

1.1

定位与发展

1.专业办学定位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学校办学定位要求,服务区域、行业的方向和阶段性功能明确。

2.专业遵循学校发展规划,依据办学实际和资源禀赋,制定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分项目、分阶段的实施计划,采取了操作性强的推进措施,任务、目标达成度高。

B

自 评 说 明

闽南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制为本科四年制,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企业、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组织从事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社会政策研究、商业保险、证券投资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立足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应解决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过程中各组织对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要,积极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管理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制及办学方向符合要求,专业特色鲜明,课程设置合理,知识结构优化,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突出和打造企业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农村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等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课程方向组;力争经过5年的建设使我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成为专业特色突出、省内具一定有影响的专业;突出师资建设,推广与企业合作,为实现更高水平上的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提供坚实基础。

 

依 据 材 料

 

专业审批文件和建设规划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1.定位与目标

1.2

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吻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适应本区域、行业、产业发展人力资源需求。

2.人才培养目标客观、形象的描述学生毕业时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对学生毕业后若干年职业发展提出了恰当预期。

3.专业方向设置规范,对特定人才需求分析有理有据。

B

自 评 说 明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为社会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也为劳动社会保障专业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同时,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快速发展,养老金专业投资机构的成立及新的养老金会计准则的实施,更需要造就一支更具专业性的高水平的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队伍,以适应社会需求。闽南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立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致力于培养具有基本社会保障理论和技能,较熟练的保险和投资理论及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清楚、适当、可行,符合学校总体发展规划,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具有明晰的职业指向性,院系师生有较高的认可度。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院立足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导向,专业教师外出东南大学和上海工程大学等高校参观考察,并邀请漳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部门负责人、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等召开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等方面进行详尽深入的研讨,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依 据 材 料

 

近三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法学与公管学院召开人才培养方案政校企专家研讨论证会新闻稿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1.定位与目标

1.3

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数量合适、结构合理,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要求,吻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专业类课程设置完整,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类核心课程体现自身办学特色。

3.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实践课程学分量上,人文社科类专业不少于课程总学分20%,理工与师范类专业不少于30%。

4.选修课比例设置合理,学分达到课程总学分的20%。

5.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B

自 评 说 明

经过数次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课程体系及其主干课程设置日趋成熟,各类课程模块比例适当,课程衔接符合规范,专业特色比较明显。目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分别是:公共必修课36个学分、通识教育课程(艺术世界2学分;科技世界、人文社会、闽南文化合计修满8学分)、专业必修课(包含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风险管理、西方经济学等主干课程)共计78个学分、专业选修课(员工福利、证券投资学、企业年金基础等)和公共模块选修课共计18个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18个学分及毕业论文写作6个学分。课程体系很好地贯彻了应用性、实务性的专业特色。专业教育由学生必修或选修完成、具有固定形式和学期要求、有组织的教学形态,分布在8个学期内完成 。

 

依 据 材 料

 

 

近三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2.师资队伍

2.1

数量与结构

1.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数量满足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和教学工作需要。

2.专任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科背景、知识能力等方面结构合理,符合专业办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适应理论实践课程教学及专业发展需要。

3.专业拥有1名教授、4名副教授。专业课教师高职称比例达40%以上,博士学位比例达到30%以上。

4.专业课教师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其他职业资格,如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律师等,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

5.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合理。

B

自 评 说 明

1、  目前,我专业的专业教师一共6名,专业教师(含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数量能基本满足培养方案和教学需要。

2、  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合理,形成了老中青的师资队伍,其中,50岁以上1人,40岁以上教师2人,30岁以上教师3人;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其中,博士2名,硕士4名;职称合理,其中,正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教师的专业背景有财政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知识能力合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适应理论与实践课程及专业发展需要。

3、  本专业拥有1名教授,3名副教授。高职称人数到67%,博士2名,博士学位比例达33%。

4、  专业教师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双师型人才比例为16%,还有多名老师在双师证考证过程中。

本专业目前兼职教师主要从事高等数学、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的授课。目前数量比较少,暂时2名。

依 据 材 料

 

1、  王为民教授的任职聘任书

2、  黎春娴、王旭辉、陈景亮副教授的任职聘任书

3、王为民老师注会全科合格证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2.师资队伍

2.2

高水平带头人

1.具有本学科专业的教育背景,拥有教授职称,在省内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

2.近3年来,每学年至少承担1门本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2篇以上本专业领域的论文或主编1部专著或教材,主持1项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教改)项目。

3.专业建设思路清晰,推动教学改革措施得力。

B

自 评 说 明

 

专业负责人黎春娴博士具有副高职称,教学水平高,教学手段新,教学效果得到专家、同行及学生的一致高度评价。近3年每学年至少承担两门本专业核心课程,《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统计学》等等。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近3年主持1项省社科课题和1项省教育规划项目。

依 据 材 料

 

1、  论文:

  黎春娴

《新农保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农村社会资本与农村多支柱养老模式的建构》,理论导刊,2014年12月。

2、  课题

 2012年省社科规划项目“新农保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研究”2012C102.结项通知

 2015年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研究”FJJKCG15-151.立项通知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2.师资队伍

2.3

教学投入

1.近3年本专业的高级职称教师每学年为本科生授课率达100%。专业核心课由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主讲;50%以上专业课由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师担任主讲。

2.本专业的教师主要精力投入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以研促教效果显著。近3年,30%以上专业教师(第一作者)拥有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CN论文、校级教改项目或成果奖等)。

3.专业拥有省级教改项目或成果奖等。

B

自 评 说 明

1、本专业的所有高级职称老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专业核心课程均有高级职称老师主讲,50%以上专业课由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师担任主讲。(详见各专业老师课程表)。其中:

王为民教授授课主要为《公共管理学》《财政学》《养老保险》

黎春娴副教授授课主要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统计学》、《社会福利理论》、《社会政策》、《公共政策学》

王旭辉副教授授课主要为《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员工福利》《劳动关系》《微观经济学》、《薪酬管理》等

陈景亮副教授授课主要为《企业年金基础》《社会调查方法》、《社会保障概论》等

2、本专业的老师勤于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专业见习、实习等工作。但不足的是目前没有老师获得相关的教学改革课题及相关论文发表,也无省级课改项目和成果。

 

依 据 材 料

 

近三年王为民教授、黎春娴副教授、王旭辉副教授、陈景亮副教授为本科生的授课的课程表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2.师资队伍

2.4

教学水平

1.课程大纲、教学内容符合人才培养定位要求。

2.课程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课程考试评价方法改革有实效,能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学习成效。

3.师德、教风以及教学满意度高。

4.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数量、选题及成果,专业核心课程试卷及分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达到教学质量规定要求。

A

自 评 说 明

1.本专业课程大纲、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符合人才培养定位要求。

2.课程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课程考试评价方法改革有实效,能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学习成效。

3.每学期均举办学生座谈会,学生对师德、教风以及教学满意度高。

4.本专业教师6名,但每学年经常有老师外出访学,每届学生数量在50人左右,因此学生的指导论文数人均10篇/年。每年论文指导流程大致为学生提题目或大致方向-指导老师把关-撰写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答辩。每学期均有考试课和考查课。尤其是考试课程,出卷老师围绕教材,结合实际出卷,考试后精心做好试卷分析。这些工作都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达到教学质量规定要求。

依 据 材 料

1、  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

2、  学生座谈会记录

3、  近三年学生论文

4、  近三年考试课试卷及试卷分析表等材料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2.师资队伍

2.5

职涯发展

1.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出台了支持教师在职学习、培训进修、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等激励措施,教师培养培训经费支出逐年提高,效果良好。

2.采取各类有效措施,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

3.有校级及以上教学团队、名师。

B

自 评 说 明

1、近几年我们逐步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且也有相关的政策鼓励老师进一步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行访问和进修,及时了解和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科研的发展动态。迄今为止,有2位教师在国内访学,1位教师在台湾访学,1位教师在加拿大访学。学校鼓励在职青年教师进修。考取国家计划招生、统一录取的在职定向博士研究生(不需要培养费用),减免一年的教学工作量。这一政策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优化了师资结构。

 2、学校鼓励年轻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升,目前有1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奖。

 3、目前本专业没有校级及以上教学团队和名师。

 

 

 

 

 

 

 

 

 

依 据 材 料

 

1、  李南海老师访学证明

2、  陈景亮老师访学证明

3、  黎春娴老师访学证明

4、  王旭辉老师访学证明

5、王旭辉老师课堂教学比赛获奖证书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3.教学资源

3.1经费投入

1.专业办学经费支出、绩效激励措施体现以教学为中心,近3年教学经费方面投入数额和占比逐年提升。

2.教学经费分配科学合理,优先满足实践教学需要,重点支持教改教研工作。

B

自 评 说 明

 

 

专业办学经费支出、绩效激励措施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在资金安排、资金使用等方面,优先保障专业教学投入,每年本科教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并保持持续增长,近3年教学经费方面投入数额和占比逐年提升。在科学合理的分配教学经费的情况下,首先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教学实践方面的经费逐年提升,且占整体支出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是为了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专门划出经费支持教学改进和教学研究工作,提升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依 据 材 料

 

 

近3年专业办学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及说明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3.教学资源

3.2

设施设备

1.实践、课堂教学设施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教学工作需要。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足额开出。

2.教学科研仪器向本科生开放,利用率高。

B

自 评 说 明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学院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教学厅。制定较为完善的提高教学设施利用率的政策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教学、科研设施向师生开放,开放范围广、设备利用率高。

   学校各类教学设施能够较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及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各类教学设施的生均指标能够达到或高于教育部教发【2004】2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合格要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4平方米/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000元/生,

生均图书100册/生。

 

 

 

 

 

 

 

 

 

 

 

 

依 据 材 料

 

教发[2004]2号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3.教学资源

3.3

课程教材

1.制定了课程标准,核心课程标准有特色。

2.重视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取得显著成果。

3.教材选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整体水平高。

4.本专业教师出版了一定数量的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规划教材,建成一批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

5.开展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A

自 评 说 明

专业课程标准是通过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研究能力与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熟悉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制度、方针与政策。

专业核心课程能够开设突出学科特色,比如,劳动就业技能与培训、劳动市场管理、劳动争议处理、企事业社会基本保障管理、员工福利管理等方面。重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深造或从事工作打下很好的理论基础。一是培养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管理实务,培养能够在各级政府部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服务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以及劳动仲裁机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从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人力资源及薪酬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是培养学生熟悉养老保障理论与实务,培养能够在社区开展养老保障服务,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按照学校规定,所有订教材、教参应经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专业课程教材绝大多数选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业领域权威教材,教材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教材内容丰富,有较深的理论知识,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依 据 材 料

 

专业课程、教材、授课教师情况表:

课表(文件夹)

专业课程教材(文件夹)

闽南师范大学教材管理办法.pdf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3.教学资源

3.4

社会资源

1.积极开拓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等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2.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

3.积极开拓社会捐赠渠道,效果显著。

B

自 评 说 明

积极开拓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专业考察与毕业实习环节,丰富学生专业实践知识。本专业有完善的专业考察、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制度。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加强实践教学,定期安排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认识性学习和深入学习的阶段性专业考察,以及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毕业实习。突出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社会政策分析、社会问题调查及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运用。

建立并形成专业考察与实习单位的长期合作良好关系。比如,漳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及其下属机构、芗城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及其下属机构、广州市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其下属机构、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其下属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以及华润集团深圳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定期组织并召开实习成果分享会,总结实习中的宝贵经验与切身感受的具体实例,与社保专业学生共同分享。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且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优质的教学环境下,本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良好,不少学生在各地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也有部分在华润等央企就业。

 

 

 

依 据 材 料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协议书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4.学生发展

4.1

生源素质

近3年生源状况稳定、质量较高,平均录取分数线、报到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D

自 评 说 明

 

劳动与社会保障2012年第一志愿录取率100%,全校平均92.4%;2013年第一志愿录取率92.5%,全校平均70%;2014第一志愿录取率96.1%,全校平均90.5%。2012年、2013年、2014年第一志愿录取率都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2012招生录取平均分530.3,全校平均518分;2013年招生录取平均分491.8,全校平均493.2;2014招生录取平均分547,全校平均491.8。2012年、2014年均高于学校平均录取分。

2012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到47人,实到46人,报到率98%。2013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到50人,实到50人,报到率100%。2014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到52人,实到51人,报到率98%。

 

 

 

 

 

 

 

 

 

 

依 据 材 料

 

近三年专业录取率、平均分统计材料

近三年学生报到率情况表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4.学生发展

4.2

学习成效

近3年在本专业学生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学科专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取得显著成效,拥有一批省级及以上标志性成果。

B

自 评 说 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科研项目申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2013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获得《历史与社会学系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与启示》、《闽南古海港文明研究》、《漳州市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3项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科研立项。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普法讲座、宿舍DIY、我的“中国梦”活动、舍歌大赛等活动,内容丰富,效果好。

 

 

 

 

 

 

 

 

 

 

依 据 材 料

 

《关于确立漳州师范学院2013年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科研立项的通知》文件

团委关于道德讲堂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普法讲座、宿舍DIY、我的“中国梦”活动、舍歌大赛、525心理活动的材料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4.学生发展

4.3

就业状况

1.近3年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超过学校平均水平。

2.近3年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就业面向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专业对口程度较高。

B

自 评 说 明

 

 

2012届学生就业率97.92%,2013届学生就业率100%,2014届学生就业率96.55%。就业结构比较合理。

2012届签订完整协议有11人,考取公务员1人,国家地方项目6人,升学2人,出国1人,有接收函24人,灵活就业3人。

2013届签订完整协议有4人,考取公务员1人,国家地方项目3人,升学3人,有接收函41人,灵活就业2人。

2014届签订完整协议有15人,国家地方项目2人,有接收函39人。

 

 

 

 

 

 

 

 

 

 

 

 

依 据 材 料

 

 

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12年、2013年、2014年毕业(含结业)生年终就业率情况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4.学生发展

4.4

职业发展

持续开展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发展等跟踪调查工作,依据调查结果促进专业教学改革。

B

自 评 说 明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连续三年都有学生考上研究生、国家公务员,部分学生进入央企、国企就业,职业发展前景好,学生对专业满意度较高,各专任教师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状况在相应的课程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专业教学改革,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授课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人才招聘模拟、带领学生参观厦门人才市场、漳州人才市场等,教学效果良好。

 

 

 

 

 

 

 

 

 

 

依 据 材 料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照片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5.质量保障

5.1

标准体系

制定了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考试考核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实施效果好,师生认可度高。

A

自 评 说 明

 

 

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齐全、规范,每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任务安排详实、具体,教学管理流程规范、清晰,教学运行平稳、有序。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进一步促进了教师对教学的钻研,有效地推动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毕业设计、考试考核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实施效果好,师生认可度高。

 

依 据 材 料

 

 

专业理论教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漳州师范学院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doc

闽南师范大学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实施办法.doc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doc

 

毕业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毕业设计表格标准规范(文件夹)

毕业论文自查总结(文件夹)

 

考试考核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漳师教[2008]1号关于课程考试试卷的规定.doc

期末成绩试卷相关注意事项.doc

试卷、成绩注意事项.doc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5.质量保障

5.2

自我监控

1.持续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评教参与率达85%以上,评教分数平均为90分以上。

2.持续开展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参与评价的用人单位覆盖面有代表性。

3.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对相关教学质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作出诊断、反馈和改进。

A

自 评 说 明

 

 

 

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长期以来一贯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学院定期开展教学竞赛、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等活动,此外还通过学校网站平台进行评教、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的方式评教,学生评教和教师评教的参与率达到百分之百,实现了评教制度的双百参与率,学生对专业教师授课评价分数平均为90分以上。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一方面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与用人单位保持沟通协调,听取并吸收他们对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有益意见和建议,邀请用人单位参与对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使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既立足于课堂,又契合社会实践的需要。

 

 

 

 

 

 

 

依 据 材 料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5.质量保障

5.3

持续改进

院(系)或专业能理性分析、准确判断、客观描述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方案,有计划性的实施改进措施,其实构建起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效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B

自 评 说 明

 

 

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每学年末都会针对对该学年专业在教学及科研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做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找出症结所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和改进措施,以促进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特别是在专业教师层面,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试课程在阅卷完毕之后,要求科任老师对所任教班级该科考试成绩做详细分析,针对考卷各部分的得分情况做详细的统计,用以分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实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依 据 材 料

 

 

 

 

 

 

 

 

 

 

 

 

 

 

评估项目

主要观测点及内涵说明(A级)

自评

等级

6.特色项目

与省内乃至国内同类院校相比,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的某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实际成效,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

专业特色项目分析(详细说明特色项目的目的、内涵、做法、效果,以及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等)

B

自 评 说 明

 

基于教学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并根据以前几届毕业生去向,我们认为我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规划时,还是应当依托我们自己的师资力量,利用学院社会工作、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专业的优势,突出发展以下两个方向:一是社会保障管理实务方向,培养能够在各级政府部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服务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以及劳动仲裁机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从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人力资源及薪酬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是养老保障理论与实务方向,培养能够在社区开展养老保障服务,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发展过程制度建设基本完善,但社会保障实务实践不足,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下,亟需养老保障实务供给,本专业在专业建设上突出我校特色,强调完善社会保障管理实务、养老保障理论与实务、尤其是企业年金理论、劳动就业与管理、社区养老保障等相关问题的特色定位,开设企业年金基础、薪酬管理、社会保障概论、劳动经济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劳动争议处理实务、发展与就业、社区养老保障实务等专业特色课和特色选修课,为学生打下基本的专业基础。并利用校内实训实验平台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深入社保基层单位、社区以及各商业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人事处或劳资科进行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培养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依 据 材 料

 

 

 

 

 

 

 

 

 

 

 

 

 

 

 

[打 印]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