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之窗
红船扬帆*党史教育/民族相交共发展 华夏相亲共进步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2-04-19 00:49:31 


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基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学校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3月是闽南师范大学民族活动月,我校举办了一系列民族活动,致力于搭建与少数民族进行文化交流、互动的平台。我院来自苗族、侗族、彝族、京族、畲族、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同学积极分享本民族的文化知识,同学们共聚一堂,寻文化、学党史、促融合。

 

第一党支部少数民族苗族袁天建

苗族服饰丰富多彩,样式色调繁多,且以色彩艳丽而受国内外游人的青睐,苗族人能歌善舞,音乐主要有苗族民歌和芦笙曲调。民歌有史歌、酒歌、情歌、丧歌、祭祀歌等。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除芦笙外,还有唢呐、芒筒、萧笛、古瓢琴等。舞蹈主要有芦笙舞、夜乐舞、打鼓舞、草鞋舞、跳月和狩猎舞等。芦笙舞场面大,流传广,多在喜庆场合和丧事活动中表演。  

苗族节日主要有“了年”、“四月八”,部分地区过“六月六”、“小年”和“杀猎节”,也过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和九月九。

第二党支部少数民族侗族周云丹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侗语。

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当时,侗族居民多聚居在“溪蛔”之地,即四面环山,中有平坝,坝中有溪之地,当地居民称其首领为“山同主”或“山同首”,故称侗族为“山同人”,后改称“侗人”、“侗族”。

歌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侗歌格调平和,旋律优美,内容丰富多彩。侗族人民深信“饭养身、歌养心”,在生活中的许多场合,侗族人民都喜爱用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鼓楼是侗族人民的标志,也是侗族人民团结的象征。鼓楼作为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侗族人民对自然界美的事物进行模仿和建构的艺术产物。

 

苗族姊妹节杨静云

 

苗族姊妹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重要的苗族传统节日,发源于台江县施洞镇、老屯乡一带,流行于巴拉河下游和清水江中游沿岸。苗族姊妹节是一个展示苗族爱情的文化节日。节日期间,苗族同胞载歌载舞,通过盛装游演、游方对歌、吃姊妹饭、体育竞技等活动,展示丰富厚重的苗族文化内涵和人类绚丽多姿的活态爱情婚姻历史,被誉为“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藏在花蕊里的节日”。2006年,苗族姊妹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苗族姊妹节入选首届CCTV《乡土盛典》最具人气民间节会名单。

苗族许昕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其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苗族的服饰极具民族特色,有蝴蝶纹、鸟纹、鱼纹、龙纹等等,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一种原始而真挚的生命观。苗族的节日也十分有特色,贵州省黔东南素来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说法,在众多的节日里,苗年是最为隆重的那一个。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苗族人民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传统节日。万人巡游展、跳芦笙、苗族飞歌、千人长桌宴等等。在苗年中,能切身体会到别样的风土人情,古老的苗族文化,更能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山县的苗年庆祝方式十分隆重,从2000年至今,雷山已连续19年成功举办了雷山苗年,并被国际节庆协会组织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

京族段明卉

京族,也称为越族,民族语言为京语,由于语言因素复杂,语言学家难以确定其语言属系。京族主体在东南亚,中国境内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三岛素有“京族三岛”之称。哈节是京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哈”是京语,代表“歌”的意思,“哈节”即是歌节。到了哈节,京族人民都要穿上民族盛装,倾岛而出,载歌载舞,欢聚哈亭,庆祝自己的传统佳节。2006年六月,京族哈节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个哈节的过程,大致包括迎神、祭神(含唱哈)、坐蒙(乡饮)、送神四个程序。

第五党支部少数民族侗族梁力

侗族月也和拦路歌

“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时在农历正月和八月。“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

“月也”时间长短由内容决定,参加人数一般是一家一名代表。由寨中有威望的人率领,集体到某友好村寨拜访。甲寨客人快到乙寨时,乙寨众人要到寨口迎接,同时用日常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设置重重路障,双方摆开歌阵,对唱拦路歌。主队用歌提问,客队用歌回答,答对一次撤除一个路障。如答错,客队就燃放鞭炮,表示歉意和敬意,主队就尽撤路障,迎客入寨,参加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如演侗戏、唱侗歌、舞龙舞狮、赛芦笙,等等。“月也”结束,主寨又集结队伍欢送客人,送至寨口又唱“拦路歌”,表示挽留。彼此别情依依,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情谊。


21级政治学与行政学班

王顺婷

一、彝族节日习俗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是每个彝族孩子最期待的节日之一。

二、彝族饮食

彝族的饮食原料及食用方式有独特的风格。主食型食物为土豆、玉米、荞麦、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调料类、饮料类。肉食类以牛、羊、猪、鸡为主,待客需杀牲,以杀牛为贵,羊、猪次之。

三、彝族服饰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平时跣足,冬天穿麻鞋。男子头缠中髻,不同次方言区的样式不同,左耳戴蜜腊珠、银耳环等饰物。

20级社会工作硕士班

岑小飞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彩色糯米饭”是壮族最经典的食物,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又称“乌饭”,它是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壮族最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一天主要的活动有祭祀祖先、对歌择偶、聚餐、唱戏、抢花炮、抛绣球等。另外,壮锦也是广西的一大特色,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土家族田艳

 

1.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2.土家族爱群居,倚山建房,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

3.服饰: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穿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现已汉化。习俗: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出嫁前4天开始哭。

4.文化: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

18级法学2班

钟玮

福建是畲族人口分布的主要省份之一,畲族人口占福建少数民族人口的绝大部分。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传统节日,2019年畲族“三月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畲族的“三月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具有诸多唯一性的族别文化特征,浓缩了畲族千年传统特色民族文化。为了庆祝畲族三月三,我们会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歌舞会,演出包括极具畲族特色的山歌对唱、打香灯、树叶吹奏以及当地特色的木偶表演等。除此之外,畲族人民还会在三月初三这天吃乌米饭。乌米饭是一种用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饭染成乌色以此缅怀祖先。因此畲族的农历三月初三亦称“乌饭节”。


 


[打 印]      [关 闭]